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蕴蓝:用20年圆一场AI梦
企业进化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突破边界
“我花了20年时间,反复验证‘做了一件正确的事’。”2025年1月,当纽约分公司交出第一份年度报表时,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蕴蓝如是说。
2005年,张蕴蓝刚入职,是公司唯一能熟练讲英语的员工。彼时,父亲张代理已经酝酿了两年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企业改造计划,她是被选定的“拓荒者”和“接班人”。经过短暂的轮岗后,她被派往纽约,目标是进入高端定制服装市场。
“穿梭于纽约街头,一家家敲门,被拒绝是常态,但每拿下一单,都是对工厂改造的倒逼。”张蕴蓝回忆道,当年她和父亲描绘的未来蓝图,公司的3000多名员工绝大多数是持怀疑态度的,甚至有人直接喊出是在“做梦”。
“我一直就是不服输的性格。你说‘做梦’,我就做到给你看。”身材娇小的张蕴蓝,内心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即便是荆棘遍地、质疑重重,她还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将数字化转型的决心讲给别人听,与父亲并肩同行,将公司从一家传统的成衣制造厂发展为提供个性化和柔性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再进阶到如今的C2M产业互联网AI科技智能体企业。
“企业进化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突破边界。”如今,酷特智能通过与华为云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周期性迭代酷特AI Agent数智化企业级操作系统,并承载起为当前企业打通数智化转型“最后一公里”的落地使命。酷特智能以“打造行业通用人工智能(AGI)”为战略目标,以服装产业为试验田,打造出酷特AI Agent数智化企业级操作系统。
此刻,没有人再质疑张蕴蓝当初的选择,有更多人愿意相信她对未来的思考。她坚信,“AI正在重构全球企业,酷特智能将当好探路者。”
去纽约“扫街”
如今,当AI已经渗透到你我的生活层面,再提及“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概念,恐怕没有人会质疑其合理性。但在20年前,张蕴蓝和父亲张代理不断向外界阐释这一概念时,却受到了太多的不理解、质疑,甚至是嘲讽。
“少有人走的路,不会有太多同行者。”这是张蕴蓝与父亲并肩作战的起点。
酷特智能的前身,是由张代理创办于1995年的红领,主要生产西服成衣。2003年,张代理把服装工厂当成试验田,一头扎进“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创新探索中。
2007年,酷特智能成立,砍断低附加值业务,专注“互联网+工业”。2020年公司成功上市,成为“中国C2M服装智能定制第一股”。
张蕴蓝回忆说,自己对“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理解,要感谢父亲的“狠心”摔打。2005年,刚入职公司轮岗三个月后,父亲就把她派到美国去开拓市场。从独自一人在纽约街头“扫街”逐户拜访高定服装店,到组建起一支海外营销团队,张蕴蓝完成了从职场“小白”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也深刻理解了什么才是服装的个性化需求。
“我在纽约拓展,父亲就带着团队对工厂实施改造,我接到订单后,父亲按照订单倒逼工厂流水线做智能化改造。”张蕴蓝回忆道,“有几年,公司90%的订单都来自海外。酷特智能的海外市场,就是从那个时候打下的。”
如今,人工智能已走进大众视野,酷特智能的创新路径也被更多人认可并复制。
在服装试验田的生产端,酷特智能建立了以版型数据库、款式数据库、工艺数据库、BOM数据库等为核心的AI定制数据库系统,打破了服装行业甚至制造业中“个性化与工业化”的矛盾,实现了“一人一版,一衣一款,一件一流,7个工作日交付”。在市场端,酷特智能建立了C2M商业模式,通过“需求直连制造”重构服装产业链,精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从“供需”到“需供”的逻辑转变。
2024年年初,当酷特智能北美分公司在纽约的写字楼内挂牌时,张蕴蓝动情地说:“当年我抱着样品册敲开的每一扇门,都是在为这一天铺路。”
在酷特智能的战略蓝图中,北美分公司的设立是公司全球化的重要支点,将持续深入拓展北美市场。同时,酷特智能也在深度挖掘欧洲、中东和日韩市场潜力。而布局的底气,正来自“酷特智能行业级通用人工智能(AGI)生态”的实践,酷特智能通过酷特AI Agent实现需求—生产—交付全链路协同,综合效率和盈利水平不断提升。
数据亦有佐证。自上市以来,酷特智能连续三年效益增长超30%,企业管理成本持续下降,综合效率提升超20%。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境外收入达3.05亿元,占比超四成,同比增长10.15%。2025年一季度,酷特智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891.21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5.87%。
穿越荆棘路
回溯过去20年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经历,张蕴蓝坦言,即便有父亲的一路扶持,“企二代”也会碰壁。因为创新是一条布满荆棘之路,困惑、不甘、挫败、意外,化作一根根尖刃,随时准备给想要挑战的人来一个“背刺”。
几经试错后,张蕴蓝变得更加清醒,“除了要有激情,还得熬得住。”沿着父亲已经蹚出的路,张蕴蓝继续前行,坚定而执着地持续推进C2M模式,以前瞻科技应用践行“需供时代”。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就待在车间看个性化服装的生产,透过衣服的不同设计,我会猜测消费者的性格是什么样的,猜测他们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在什么场合穿这件衣服。”张蕴蓝说,这个场景看上去很美,但推行过程困难重重。
还是那条生产流水线,从“千衣一面”变成“千衣千面”,这是一场历经十几年的改造。她回忆称,“大到工作软硬件,小到一枚吊挂钩,都得重新设计研发。一方面是花费极其巨大,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漫长过程中,从中层管理者到一线工人都有着对公司前景的迷茫、执行中的徘徊,我和父亲需要一遍又一遍解释未来的数智化趋势,持续给大家提振信心。”
2017年,张蕴蓝在公司正式宣布酷特智能正式完成了数据驱动智能制造改革。台下,有人鼓掌致敬、有人欢呼,只有父亲双眼湿润,表情严肃,极力控制着泪水。“30多年来,除了我的婚礼上,这是我第二次看见他流泪。”张蕴蓝说,那一年,酷特智能就可以实现99.99%的服装个性化定制需求,消费者输入数据后,平台在4秒内自动生成服装设计图,智能流水线迅速响应,7个工作日内就能交货。
“许多老员工跟我说,现在回头看,才理解了公司当年坚持转型的正确性。”在张蕴蓝看来,人们常常被困在既有的条框里,着装上、思维方式上、发展路径上,各种常规的、习惯的、有形或者无形的制约,成为限制个人发展的边界。实际上,做人做事做企业,都需要不断去打破这些条条框框、不断突破边界,才能“华丽变身”,实现更好地成长。
与AI“共舞”
数据驱动智能制造改革,只是酷特智能打破“个性化与工业化”矛盾的发展新起点。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一旦启动,便不会结束。如今的酷特智能,正在圆一个AI梦。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酷特智能开创性地构建了C2M产业互联网平台,将个性化定制效率提升至工业化生产水平。经过连续多年投入AI科技研发,酷特智能自主研发了“酷特AI Agent数智化企业级操作系统”,通过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柔性制造技术,实现了企业经营数据一键实时、一键精准,实时审计、保障结果。
2024年初,企业战略升级迈出关键步伐——与华为云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依托华为盘古大模型技术底座,双方将携手推动酷特AI Agent 2.0系统的迭代升级,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开箱即用”的智能解决方案。
2024年2月,总投资3.5亿元的酷特智能潍坊生产智能体集群破土动工。作为酷特AI Agent智能体企业集群重点试验田的一个承载者,这里将建成8.2万平方米的智慧工厂集群,通过部署自主知识产权的AI操作系统,以新型生产工具为发力点,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先进科技在服装全品类、新材料、生活方式等跨行业场景的应用落地。
张蕴蓝表示,酷特智能将持续完善AI Agent系统生态,既强化企业自身“智能体”内核,更助力传统产业打通数智化转型“最后一公里”。这套涵盖智能决策、过程管控、结果评估的闭环系统,已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方法论体系,为千行百业提供着数智化转型的中国方案。
在持续对B端业务进行优化的基础上,酷特智能还在突破路径依赖,为全球C端用户提供更高品质、更具质价比的全品类快时尚产品。
2025年4月,酷特智能与韩国apM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启动上海新天地首家服装商业集合空间旗舰店apM CUBE,以创意文化、男女装全品类零售、餐饮服务、时尚策展和社交生活为集合空间,推进apM CUBE在国内外的门店拓展发展。同时,酷特智能引进韩国时尚品牌KWL,并入驻apM CUBE首店,以智能体商业集群为载体,为apM CUBE及KWL提供“链接韩国时尚设计、面辅料供应、智能生产、物流配送”等时尚全供应链支撑,构建商业领域的AGI生态,驱动传统商业数字化。
张蕴蓝表示,“为行业立心,为企业立命,为经营立魂,这是酷特智能的企业使命。我们正在打通服装行业级通用人工智能,并同步应用到四条科研主线数智化企业级操作系统、智能体企业重点试验田、智能体企业集群重点试验田、智能体商业集群重点试验田实战场景下的闭环试验。我们将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达成高阶智能化需供供应链系统,跨行业逐个应用实践,最终的目标是达成全行业通用人工智能的全面推广应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