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思(青岛)科技有限公司突破脑机接口核心技术,拓展医疗康复与智慧康养等领域应用
让“意念操控”照进现实
元思(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内,一位体验者头戴轻盈头环,全神贯注盯紧屏幕,仅凭“意念”,便让一架无人机缓缓起飞、转向、穿过圆环等障碍。一个半月前,这项技术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北京锦标赛脑控飞行控制赛中获得一等奖,向世界展示出中国脑机接口技术的强大潜力。
2023年6月,这家专注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端软硬件研发的科创企业正式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新区重点引进的人才科创项目,元思科技聚焦医疗康复与智慧康养领域,致力于攻克国产脑机接口前端技术领域关键难题。
自主研发“通感一体”技术,打造完整产品矩阵
“脑机接口在前端的处理、采集和分析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里。现在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用的医疗器械大部分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所以研究医疗器械国产替代是非常有必要的。”元思(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北京大学博士后王文恺介绍。
面对技术壁垒,王文恺带领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00后”占比过半的年轻团队,自主研发“通感一体”感知系统。通过通信技术与材料科学深度融合,构建自主技术体系,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通”即团队所开发的低功耗、高带宽的点对点通信系统,适配大规模脑机应用部署场景中高移动、高可靠、大吞吐通信需求。
“感”则指团队突破传统电极材料局限,自主研发的水凝胶电极新材料。这种创新材料能够更舒适、更稳定地捕捉神经电信号,确保信号高保真度,提高后续分析结果精准度。
基于“通感一体”技术,元思科技打造了完整的产品矩阵。
在医疗领域,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研发的脑电图机系列产品,包括台车式和便携式两种形态,主要应用于医院神经内外科、康复科、儿科等科室,用于神经系统与精神类疾病诊断和分析,比如癫痫、阿尔兹海默症、抑郁症等。
“我们严格按照医疗行业标准进行产品开发,目前正在申请山东省脑电图机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王文恺表示。元思科技所研发生产的电极材料已获得欧盟CE认证,具备技术出海资格。此外,公司还开发脑控康复手、脑控轮椅等康复产品,为患者提供主动康复解决方案。
在消费级市场,元思科技产品有着更加多元的应用场景。荣获世界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的脑控无人机、三等奖的脑控机械手,以及意念打字系统等创新产品,为脑机接口技术普及应用提供更多可能。公司还推出可穿戴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通过采集前额叶信号,监测佩戴者专注度、放松度等状态,并开发相应训练游戏,吸引消费者兴趣。
元思科技团队工作人员正在操纵脑控机械手。
推动构建完整产业生态,加快临床应用落地
为解决传统脑机接口设备佩戴不适等问题,元思科技正在材料领域开展深度创新。“我们自主研发的凝胶电极材料,让佩戴体验得到显著改善,配合专门设计的设备卡扣,实现了即戴即用,避免传统电极材料繁琐操作。”王文恺介绍。
此外,公司还开发出电子皮肤和高密度表面肌电材料。这些创新材料像“纹身贴”一样,可直接贴在手上,触感柔韧,能够精准识别动作。“纹身贴”上可定制采集通道密度,为医疗诊断提供免于扎针的创新解决方案。
根据《山东省脑机接口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脑机接口是新质生产力代表性领域。依托该行动计划,元思科技正在青岛构建完整产业生态,串联起神经芯片、脑机接口设备、多模态算法等产业链,并与青岛康复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等在青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共同推动脑机接口产业算法模型革新与临床应用落地。
未来,在以高标准持续深耕医疗康复领域的同时,元思科技也将探索前沿技术在智慧康养等消费领域的应用,让高标准康复器械走进普通人生活。“脑机接口行业目前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应用想象空间巨大。我们希望通过脑机接口技术,为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重获生活能力的新解决方案,让前沿科技惠及千家万户。”王文恺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 见习记者 高小岩)